稻盛和夫有一個“竹節”理論。他用竹子的成長來比喻企業的發展,克服了一次蕭條,就好比造出一個像竹子那樣的“節”來。他說,這樣的竹節是至關重要的。經濟繁榮時,企業只是一味地成長,沒有“節”,成了單調脆弱的竹子。而有了許多這樣的竹節,才能支撐企業再次成長,并使企業的結構變得強固而堅韌。 9月17日,萬科秋季例會最后的總結發言,郁亮的16頁PPT里,有11頁講的就是這樣一個“竹節”的故事:1994-2001年,萬科的“減法與專業化階段”。 早年的萬科,幾乎是無所不做的,賣過錄像機,生產過純凈水,拍過電影,涉及很多完全不相關的領域,有一段時間,是把日本的綜合商社作為參考的對象。 1993年起,國家對經濟開始宏觀調控,對房地產業的整治開始實施,實行了嚴厲的銀根緊縮政策,上一輪房地產熱戛然而止,行業進入了五年的調整期。 從1994年開始,萬科根據市場變化做出調整,提出高于25%的利潤不做,并走上了做減法之路,進行兩大收縮,地域收縮和類型收縮。 地域上,由于資金短缺且投資過于分散,有好幾個項目瀕臨爛尾,1995年底,決心開始從13個城市收縮到深圳、上海、北京、天津、沈陽5個城市。 類型上更是堅決:1996年,轉讓深圳怡寶食品飲料有限公司股權;1997年,協議轉讓深圳萬科工業揚聲器制造廠及深圳萬科供電服務公司;1998年,轉讓深圳國際企業服務公司;2001年,轉讓深圳市萬佳百貨股份有限公司股權。 做減法的同時,萬科也圍繞著地產主業,開始了對組織專業化能力的建設,在資金管理、組織建設、人才引入、文化建設等方面,都做出了一系列行動,比如成立設計工程部、建立客戶關系專業職能,啟動“新動力”校園招聘…… 毫無疑問,這個“減法與專業化的階段”,成就了萬科的一個堅固竹節,為后來成為行業領跑者,補充了最核心的力量和裝備。 沒有壞消息,就是美好的一天 在秋季例會后,萬科舉辦了37周年司慶晚會。37年的時間里,這樣的“竹節”故事并不少見。 2008年,同樣是個多事之秋。 受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,這一年萬科出現了上市20年來,第一次銷售額和結算利潤雙雙下降的情況,A股股價也下跌64.2%,投資者虧損嚴重。 公司在產品設計、質量、服務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,這一年也得到了真實而全面的暴露,客戶評價全面下降,忠誠度跌至前所未有的最低點。 此外,“捐款門”“退房門”“罰單門”“停工門”,各種各樣突發的“門”,以至于郁亮在年底回顧里感慨:“沒有聽到壞消息,就過了美好的一天。” 也是在這一年,萬科又做了一次戰略調整,從“規模速度”轉到“質量效益”。 在產品方面,回歸客戶價值,完成精益轉型,標準化能力升級;在機制方面,反思職業經理人文化的不足,提出二次升級,為后來的事業合伙人機制探索,邁開了第一步…… 這次調整的效果,在兩年后顯現出來:萬科率先進入了千億俱樂部。 避開陷阱,找到餡餅 三年前的秋季例會上,三個紅底白色的大字引起了巨大波瀾:活下去。 對于這三個字,誤解頗多。其實“活下去”后面的標點,不是感嘆號,不是問號,而是冒號,代表的是公司面對未來三年的認知準備,所有思考與行動的基點。 這三年來,萬科的工作主題,也始終在解答這個問題。 2019年,“收斂聚焦,鞏固提升基本盤”;2020年,“聚焦產品服務,深化組織重建,鞏固提升基本盤”;2021年,“提升基本盤,實現有質量發展,擁抱管理紅利時代”。 基本盤這個詞,是一以貫之的解題思路。 什么是基本盤?這其實是一枚“硬幣”,有著無法分割的兩面,一面叫避免致命短板,一面叫打造制勝長板。用祝九勝的話來說,所謂活下去,就是要避開陷阱、找到餡餅。 這是時間距離最近的一次“竹節”故事——司慶晚會開場時,郁亮小跑上臺,接過話筒說:“很高興我們都還活著。” 斑馬的底色 上個月,在萬科“新動力”培訓上,郁亮問了這些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一個問題:斑馬是白底黑紋還是黑底白紋? 入秋以后,很多人都在議論大氣候的變化。其實如何看待氣候變化,跟斑馬問題的答案是一樣的——這取決于你的底色,你認為斑馬底色是黑的,那就是白紋;認為斑馬底色是白的,那就是黑紋。 在見過很多行業的Bess看來,則是日光底下無新事,她說,“零售、制造、互聯網、金融,無一例外,所有的行業都經歷過周期,上帝是公平的,每個行業曾經都被給予過時代紅利,今天我們碰到的這些事,非常直白地講,只是從一個瘋狂的時代,回歸到行業本質的理性時代,回到理性創造價值的邏輯。” 新的運行邏輯,可能不再是由投資驅動,而是由產品驅動的,如張海所言,“規模體量可能不再是評價難易的標準,獨一無二的理念和場景才是勝出的關鍵。” 其實類似的處境,日本同行早已經歷過。 20多年前,在日本住宅需求進入長期下降通道的時候,大和房建就通過快速而進取的方式,完成了華麗轉身。比如放下包袱,快速計提減值,輕裝上陣;比如對好產品與好服務的堅持,以入住者視角升級產品,提供“無盡伙伴關系”服務;還有設立極高的目標,三年內訂單增加30%、成本削減30%、工期縮短30%。 這是大和房建的“竹節”故事——2006年,大和徹底轉型成功,成為日本第一房企。 “重復的不是歷史,而是人性” 安迪·格魯夫發明過一個著名的管理學概念,叫“戰略轉折點”。也有人批評過,認為這是個偽概念,迎合了人們愛聽扭轉乾坤故事的心理,但不是現實的邏輯。 回到每一段歷史中去看,確實很難精確定義出所謂的轉折點,有的往往只是一個漫長的轉折期,以及在這個轉折期里,面對的無盡煎熬和付出的無窮努力。 今天回看萬科那7年的“減法與專業化階段”,從時間軸看一個個節點,只是大歷史中的一粒粒塵埃,但回到當時的處境里,這些都是一座座噴發的火山。 對員工而言,這可能是企業關閉、個人失業的生活劇變;公司的處境,則從當年一篇篇的報道標題里窺見一斑:《被遺忘的北海萬科城市花園》、《炸掉萬科廣場》、《溫馨家庭四面楚歌,萬科花園一地雞毛》。 不過,歷史只是歷史,不同的背景、不同的發展階段,會有不同的應對措施。很多人看歷史,只看到表層的動作,但郁亮一再強調,動作并不重要,要看的是背后不變的東西:人性。 人性里在貪婪和恐懼之間的搖擺,人性里的趨利避害、追求舒適,這些都是難以改變的。 有時候,人們會覺得歷史是重復的,但郁亮認為,“重復的不是歷史,而是人性”,在巨大的壓力面前,做難而正確的事情,通常是反人性本能的,至少要經歷過階段性的反人性,才有可能成功。 轉折期的大和房建也是如此,他們把提出極高的目標、積極行動的經營方式,稱為“熱湯經營”,但分享案例的潘艾敏說,我覺得這已經不是熱湯經營了,這是火鍋經營——在這樣的環境中,能活下去活得好活得久的,肯定是少數人。 不過,就像村上春樹說的:我們無法確定暴風雨什么時候結束,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——當你穿過了暴風雨,你就不再是原來的那個人。(轉自:萬科周刊) ![]() 除非注明,文章均為 中房商學院 原創,本文地址: |
全球政經格局巨變,國內三駕馬車后勁不足,經濟復蘇最強勁的階段已...
綠城河南項目復工復產情況如何?面對占據國內市場份額超四成的綠...
疫情促使商業地產線上線下變革,也加速行業進入戰國態勢——行業分...
2021年7月30日, 由中房商學院和師董會主辦的2021中國產城融合與創...
重視配套材料和節點部位配件的研發、生產和應用,提高節點部位防水...
任澤平:2021中國收入分配報告文:任澤平團隊特別鳴謝:華炎雪、梁...
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2日上午在大連出席2019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...
文:任澤平團隊特別鳴謝:白學松、周里鵬倫敦大學學院趙子琦、復旦...
  7月6日-7日,第12屆中國房地產科學發展論壇在湖北武...
1)房產政策仍將以穩為主,穩中有松。將有更多地方政府,以引進人才...
綠城河南項目復工復產情況如何?面對占據國內市場份額超四成的綠...